美国对华为的围追堵截并非孤例
美国对华为的围追堵截并非孤例
华为手机芯片“突围”,只是美国科技霸凌行径失败的又一案例。事实上,美国对华为近些年来几次三番的围追堵截也并非孤例。
早在冷战时期,美国便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禁运。美国曾先后于1949年和1979年通过《出口管制法》和《出口管理法》,将对高新技术转让进行管制设为美国长期实施的基本国策。
对于盟友,美国搞起科技霸凌也毫不手软。20世纪80年代,面对日本在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,美国迅速作出反应,对日本实施高额关税和强制规定市场份额等“铁拳制裁”。日本也因此在霸凌重压之下,被迫开放国内半导体市场,进而导致东芝等日本半导体企业垮台,而大量美国半导体企业则借机快速发展,在国家力量的扶持下成为市场龙头企业。
进入21世纪,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之名行“科技霸凌”之实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。不论是面对法德等传统“盟友国”还是对其所谓的竞争对手,美国一再泛化、滥化“国家安全”,以国内法“长臂管辖”制裁他国,对可能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进行针对性打压、制裁及技术封锁,严重阻碍和破坏全球合作与相关国家的发展进程。
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,到2021年,美国已对目标国家经济体的9000多个个人、公司和部门实施了制裁。2021年,即拜登上任第一年,其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新增了765项制裁,其中173项与“人权”有关。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GDP总量约占全球GDP的20%,而中国就占到其中的80%。
近些年,随着科技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,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话语权。美国为此将中国定位为“战略竞争者”和“最大地缘政治挑战”,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全方位、系统性地打压制裁。
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丑则静指出,一方面,美国高筑技术壁垒,全力阻断中国高科技企业等对关键技术、核心设备材料的获取。通过《出口管制改革法》,不断扩大关键和新兴技术管控范围,打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、科研机构,截至目前已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、机构列入各种制裁清单。另一方面,美国严控中国对美技术投资,加快拼凑“民主科技联盟”“芯片四方联盟”等,意图斩断同中国的科技投资、供应链依存合作,挤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。尤其是自拜登政府上台后,四处拼凑所谓“芯片四方联盟”,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经营活动,不断将技术问题政治化、“意识形态化”。
对此,《日本时报》此前曾在一篇评论中指出,华盛顿一直在实施所谓“经济治国”方术:利用经济工具实现外交政策目标向北京施压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,美国一直将自由贸易视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,但现在为了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胜出,美方不惜扭曲这一原则。